在新時代的教育征程中,思政教育是塑造青年世界觀、人生觀、價值觀的重要基石。為培養有理想、有本領、有擔當的時代新人,大學開展了一系列形式多樣、內容豐富的思政教育活動。
為增強課程的吸引力與實效性,專題課程設置了豐富的案例研討環節。教師選取具有代表性的社會案例、時代楷模事跡等,引導學生進行分組討論、分析。在探討“脫貧攻堅背后的中國智慧與力量”時,學生們各抒己見,從政策制定、基層實踐、群眾參與等多個角度展開交流。
專題課程打破傳統教學模式,積極開展互動式教學。通過課堂提問、小組競賽、情景模擬等形式,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。在“模擬兩會”的課堂活動中,學生們化身“人大代表”“政協委員”,圍繞社會熱點問題建言獻策;在知識競賽里,大家踴躍答題。互動教學讓課堂氛圍更加活躍,使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體,有效提升了思政教育的效果。
學校組織學生走進紅色教育基地,在莊嚴肅穆的場館內,一件件珍貴的歷史文物、一幅幅生動的歷史圖片、一段段感人至深的革命故事,仿佛將學生帶回了那段波瀾壯闊的歲月。
在紅色教育基地,學生們聆聽老黨員、革命后代講述紅色故事。這些故事或驚心動魄,或感人肺腑,讓學生們深刻體會到革命先輩們堅定的信仰、頑強的意志和無私的奉獻精神。
在紅色教育基地,學校還組織黨員學生開展重溫入黨誓詞活動。面對鮮紅的黨旗,黨員們高舉右拳,莊嚴宣誓。鏗鏘有力的誓言在基地內回蕩。這一儀式不僅讓黨員學生銘記入黨初心,也感染了在場的每一位同學,激發了大家向黨組織靠攏、為黨和人民事業不懈奮斗的熱情。
學校鼓勵學生積極參與志愿服務活動,將思政教育成果轉化為服務社會的實際行動。在社區服務中,學生們為孤寡老人提供生活照料、陪伴聊天;在環保公益活動里,大家走上街頭、深入公園,宣傳環保知識、清理垃圾;在關愛留守兒童活動中,學生志愿者們為孩子們輔導功課、開展趣味活動。
為響應鄉村振興戰略號召,學校組織學生開展鄉村調研實踐活動。學生們走進鄉村,深入田間地頭、農戶家中,了解鄉村產業發展、生態建設、文化傳承等情況。在調研過程中,他們運用所學知識,為鄉村發展建言獻策。
學生在實踐中了解社會需求,強化責任意識。
學生在實踐中了解社會需求,強化責任意識。
學生在實踐中了解社會需求,強化責任意識。
學校還為學生提供豐富的崗位實習機會,讓學生在實踐中了解社會需求,強化責任意識。學生們走進政府機關、企事業單位,參與日常工作。在實習崗位上,他們學習業務知識、提升專業技能,體會到不同職業的責任與使命。
排版:135編輯器 素材:135編輯器
文字:135AI寫作僅作占位,請自行替換
圖片:來源135攝影圖
(ID:58844)、(ID:55860)
(ID:55854)、(ID:83603)
使用請替換